內觀禪修:一場遇見自我的開心藝術之旅(八)
第七天:除了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,最重要的是~保持平等心。 Vipassana內觀就是要你觀察到這些感受,接受他們,平等看待。
【課程開示】:對微細與粗重感受保持平等心的重要性~覺知的持續不斷~五個朋友(五力):信心(信)、努力(進)、覺知(念)、專注(定)、智慧(慧)
這個修行方法有兩方面:覺知與平等心。你必須對身上出現的所有感受發展出覺知,同時你必須對感受保持平等心。由於保持平等心,自然地你遲早會發現,以前沒有感受的部份,感受開始出現了,而粗重、堅硬、不愉悅的感受開始融解成微細的振動。…這時的危險,是將這舒暢的感官經驗當做努力的目標。…修行內觀的目的不在體驗某種特別的感受,而是要培養對於一切感受的平等心。…當你增強了覺知與平等心之後,自然會深入心的潛意識,挖出潛藏的染污不淨。…
當粗重不悅的感受生起時,你只是觀察它,不要覺得沮喪。當微細愉悅的感受生起時,你接受它、享受它,但不要得意或執迷於它。…要真正地改變生活,必須在身體感受的層次上修習平等心。…人的現象分兩方面:物質的與心理的、身與心。這兩者你都必須觀察。…
你無法熟睡,甚至可能整夜清醒。只要你是躺在床上,並且保持覺知與平等心,就很好。身體將得到所需的休息,而沒有什麼比覺知和平等心更能讓心休息。…佛陀說:「當禪修者認真修行,沒有一刻忽略對感受的覺知與平等心,他會產生真正的智慧,完全明瞭感受。」…「有了這樣徹底的瞭解,禪修者可以體驗超越身與心的階段-也就是涅槃(nibbana)。」…體驗過涅槃以後,你已完全改變,不會再起任何會導致再生於低下生命形態的習性反應。漸漸地,你前進到更高的階段,直到所有會導致再生於緣起之世的業行都被根除。…佛陀結論到:「完全瞭解了所有感受之後,他已洞悉心與身的整個實相;他死時,就會超越這個緣起的世界。」…當它們都根除後,你就體驗到「無死」-超越心、物,沒有什麼生起,也沒有什麼滅去-無法描述的涅槃境界。…
就好像有五蓋:五個阻礙修行的敵人一樣,也有五個朋友(五力):五種幫助支持你修行的良好心力。…第一個朋友是信、信仰、信心。…比如說,當你皈依佛陀,你應憶想佛陀的特質,並且學習培養那些特質。佛陀的主要特質就是覺悟;所以皈依的對象事實上應該是覺悟本身,自己於己所開發培養的覺悟。我們禮敬任何達到完全覺悟的人;意思是注重的是這個特質,不管它在那裏出現,是哪個教派或是哪個人都沒有關係。而我們不應以儀式或典禮來禮敬佛陀,而應以實踐他的教導,走上正法的道路,從第一步持戒(sila)開始,到正定(samadhi),到智慧(pabba),直到涅槃(nibbana)、解脫。…
任何佛陀(覺者)都有如下的特質。他已根除了所有的貪愛、瞋恨與愚痴。他已征服了所有的敵人、征服他內心的大敵,也就是他內心的染污不淨。他完全瞭解正法的理論,以及正法的應用。他怎麼修,他就怎麼教;他怎麼教,他就怎麼修;他的言行之間沒有落差。他的每一步都踏向正確的方向。他探究身內的宇宙,由此而明瞭了整個宇宙。他充滿了愛、慈悲、同享別人的喜悅,幫助迷途的人找到正道。他充滿了完美的平等心。…
皈依法也與教派無關;並不是要改變宗教信仰。皈依法事實上是皈依於道德、主宰自心與智慧。任何能稱為正法的教導應具有某些特質。首先,必須解釋清楚,使得人人能懂。必須能讓人親眼看見,親身體驗的實相,而不是想像。即使是涅槃的實相,也應在親身體驗之後再接受。法必須能在當下帶來有益的成果,而非只保證將來的利益。法具有「自己來看」的特質;親自嘗試,不要盲從接受。一旦親自嘗試過,並且體會到好處,你自然會想要鼓勵並幫助別人也來試看看。…具普通智能的任何人,不管背景如何,都能修行正法並且體驗其益處。…
皈依僧也與教派無關。已走在戒(sila)、定(samadhi)、慧(nibbana)的正道上,且已達到第一階段的解脫,已成為聖者的任何人,都是僧伽。他或她可能是任何人,可能是任何外表、膚色或背景;這些都無關緊要。如果你見到這樣的人而受啟發,並且努力去達到同樣的目標,這樣的皈依僧才是有意義的,是正確的信仰。…
另一個朋友是努力(進)。…努力也不應是盲目的。否則會有誤入歧途的危險,也不能得到預期的成果。…
另一個朋友是覺知(念)。覺知只能是對當下實相的覺知。我們不能覺知過去,我們只能回憶過去。我們也不能覺知未來,我們只能對末來抱著期望或恐懼。…
下一位朋友是專注(定),時時刻刻毫不間斷地對實相保持覺知。必須沒有任何想像、任何貪愛,任何瞋恨…。
第五個朋友是智慧(慧)-不是從聽聞開示,讀書或智識分析所得來的智慧;必須體驗自己身內實相而開發的智慧,因為只有這體驗得的智慧才能讓你解脫。真智慧必須基於自己身體的感受:對感受保持平等心,瞭解感受的無常本質。這是內心深處的平等心,能讓你在日常生活的起起伏伏中保持平衡。…。如果你讓這五個朋友強壯,你會有完美的生活的藝術,並且過著快樂、健康、美好的生活。
第五個朋友是智慧(慧)-不是從聽聞開示,讀書或智識分析所得來的智慧;必須體驗自己身內實相而開發的智慧,因為只有這體驗得的智慧才能讓你解脫。真智慧必須基於自己身體的感受:對感受保持平等心,瞭解感受的無常本質。這是內心深處的平等心,能讓你在日常生活的起起伏伏中保持平衡。…。如果你讓這五個朋友強壯,你會有完美的生活的藝術,並且過著快樂、健康、美好的生活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