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愛學生,他們是我的孩子,我也是他們的保姆。常久以來,我都是從父母處得到單向的愛,我能回饋給予的相對的少很多。現在,我的位置即將提升到父母、長者的位置,我也想用爸媽對我包容的愛回饋給他們。回想過往讀書的歷程,如果我的老師能夠看見我,因我的需要而設計課程,對我多一點愛和鼓勵,雖然讀書無聊,但我會好受和快樂一點。

教學上,與孩子一起成長,給自己一個重新經歷童年的機會。有些孩子因不適合體制內教育,常被同學排拒和老師處罰,轉到我們學校來。也有幾個同學總是會去挑釁別人或成為被挑釁的受害者,每天重覆同樣的戲碼。經過觀察,是因為他無法用語言或其他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,而做出攻擊的本能反射動作。孩子需要被看見他們的不同,判斷他的需求,解讀他的狀態。學校採用重視人與人間相遇的華德福教育理念[1]老師要能看到小孩子的內心需求,如同電影阿凡達的「I see you.」 看到靈魂裡面去,不只有看到表面。這是我長期渴望學校、老師、父母能給我的。但,從小我便不知怎麼表達我的需求,只會用不說話、不笑的「悶性生氣法」引來師長和父母的注意,但他們還是無法讀懂我,反倒幫我冠上「你很愛生氣」的標籤。我也不得不默默承受這種錯置和互相「不對頻」的狀況。現在,同樣這些孩子也在學著表達他們的需求,但卻用我尚未能解讀出來的模式「演給我看」。我們愛彼此,卻又互相受苦。

 MR WEN1.jpg monica.jpgDAVID1.jpg 英文課117.jpg  

這裡的小孩最幸福的一件事,就是他們不必趕著長大,他們被准許當個小孩。連六年級的男生都很天真和單純,即使為了多吃一塊糖果,也會使出撒驕的拜託招式。學校的孩子新住民的比例與都市比起來算是不少。他們都已成為單親,與爸爸或祖父母同住。

當老師了解如何與孩子融合,感知小孩子的狀態,給孩子最合乎當下的幫助。那個幫助可能是個愛,可能是個眼神,或是一套完整的課程。但對於孩子的「好動」與「愛鬧」我幾乎投降。教室常規約定「講話要舉手,說謝謝、對不起」,對於在家是唯一、唯二的寶貝,得到家庭的寵愛,放任他們情緒的任意擴張。得不到、要不到或反抗的東西或愛,直接語言、表情和行動表現出,毫無隱藏,也不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。他們不知如何收攝自己說來就來,說去就去的情緒。前一秒鐘還好好的,下一秒卻生氣,等一下就忘記了,還跟你抱。這種將內在情感,如實呈現於外,快速切換的能力,讓我有點難以招架。



[1]華德福的教育體制下,孩子因為被尊重了,內心是會充滿光和愛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華德福教育 慢學樂活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