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故事St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(1Know 翻轉你的學習網站)
動畫說漢字:「大」部
2015 加西地區漢字文化節系列活動 CHINESE HANZI FESTIVAL -漢字AR有聲書youtube繪本
字的故事St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(1Know 翻轉你的學習網站)
動畫說漢字:「大」部
2015 加西地區漢字文化節系列活動 CHINESE HANZI FESTIVAL -漢字AR有聲書youtube繪本
朋友透過line送了一篇新加坡四十歲的千萬富翁和整容外科醫生張慶祥 (Richard Teo) 於2012年英年早逝的生命故事。患上末期肺癌時,張醫師聽到有一個聲音對他說:「在你人生正直青春的時候,你不得不遇到這樣的事,因為這是唯一能讓你理解的方式。」他演講勸人莫像他一樣貪錢,勸行醫者應以愛心醫人。感謝他的分享,讓我學習到生命是要以真誠、慈悲待人及待己。
他患癌後,才知道金錢和財富並不是一切,也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,於是開始在網上勸人,特別是勸行醫的人,要以愛心來醫治病人,不要像他那樣貪錢。張慶祥在網上自爆,他從小就很愛錢,以為一個人要成功才會快樂,而成功就是擁有財富。
他坦言因為很愛錢,因此選擇醫科,因為當醫生才可以賺大錢。他透露在醫院癌症部門當見習醫生時,他對病人沒有半點愛心,對癌症病人遭受的痛苦,沒有感同身受,病人在他眼裡只是一個工作,他每天都希望快快做完快點回家。那時候,他每天或每隔一天就會見證末期癌症病人死亡,並看著他們因身體劇痛,每幾分鐘都要按一次嗎啡來止痛,連吸一口氧氣都感到困難,然後看著他們最後死亡。
讀完這篇文章故事,令我慧心一笑!因為我們從小的教育只有讀書最重要,沒有機會學習到”全人教育”。男孩通常不用做家事,家庭環境還可以的,小孩只要讀書不需做家事。結果,長大變成媽寶或生活白痴。一路帶著偏頗的信念,去經營婚姻和教育小孩,當然就會撞得鼻青臉腫。但是這位賣雞排博士生算是有自知之明,語重心長很點的看清人生和面對現實問題。佛經云:「不怕無明起,只怕覺照遲。」 只要勇於認錯,即時覺悟懺悔和轉念,無明煩惱便無從生起,命運即可獲得改變,生活當可獲得改善而變得幸福快樂。
(摘自2013年3月21日的壹週刊)
我在大學當助教多年,月薪五萬多元,有三個小孩,老婆是
但四年前,老婆決定離婚,她說我令人難以忍受。
指導老師: 佛光大學樂活生命文化學系 未光宇教授
中醫看一個人的生命是由三部分,第一部分是本我,即我的本來面目;在人體中指的是元神。第二部分是指宇宙自然給人的那一部分物質,如陰陽、五行、智慧、信息等.第三部分是父母因愛情而結合,精氣合一所生育的我們肉身那一部分,即基因。中醫是對外向浩瀚宇宙探索,西醫是向人體生命的微觀宇宙探索。西醫治的是肉體和基因,中醫治療第一和第二部分,即元神和自然予我之陰陽五行和信息。中醫藥學治療氣是求根本治療法則,找出病氣症狀根本原因,進行全身生治療,依體質與年齡、生活習慣種種因素置放於治療根本。所謂治病求本,局部疼痛的刺激,肌肉處於緊張保護狀態,這就是治標,於是就可以按照「急則治標」,「緩則治本」的原則來治療。
自己因為先天免疫力失調,因此身體開過三次刀。一次是甲狀腺亢進,甲肰腺則在割除的當時,產生了身體手腳發麻,有一陣子無法正常講話的問題。另二次則分別是巧克力囊腫和子宮肌瘤。尤其子宮肌瘤會產生大血崩問題,如水流般大量傾瀉而出,因而造成失血、貧血、缺鐵問題。妹妹是護士,因為受西方醫學教育之影響,並不推崇中醫,而是建議有問題的部分,正本清源便是割除。原先,她也建議我把子宮一併割除,因為那是斬除繼續長肌瘤的快速方法。但是,我的婦科醫生楊育正,則堅持予以保留,第一他認為有必要為我保留結婚生子的權利和義務,第二是身體的每一個器官之存在必有其功能。楊醫師是一位好醫生,不好的東西他幫病人開刀處理,但更尊重病人的身體和關心病人。他的門診都掛不到號,除了專業和精湛醫術外,他用真心與病人對談,設身處地站在病人的角度著想。所以病人不只被治療到身體的病痛,也有一種放心和安心感。
中國古代關於人體的兩個基本概念是大宇宙和小宇宙。小宇宙是以人的身體為中心,以胳臂腿外伸畫圓。大宇宙大的時候,整個宇宙都是我們的身體;小的時候比奈米還要小宇宙物質,但仍是我們的身體。亦即「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」,不管多大多小,宇宙就是我們的身體。
人體經絡有如一條條隧道,分布著大大小小穴位,每個穴位都有開口。足陽明胃經的相關部位為鼻、眼、口、頭面、咽喉、乳腺、胃、脾、腹部、下肢…等。
(節錄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) 作者: 琳恩‧麥塔格特(Lynne McTaggart)
蔡禮旭老師,民國62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縣,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畢業,台南師範學院國小師資班結業,曾任國民小學教師,現任財團法人至善教育事務基金會董事兼任講師、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任講師、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、吉林松花江中學榮譽校長。
陸續應邀到中國大陸、臺灣、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、英國、澳大利亞、印尼等國家地區,進行了千餘場傳統文化大型演講活動,演講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。
“為往聖繼絕學、為萬世開太平”,是蔡禮旭老師矢志不變的終生志向。
《弟子規》原名《訓蒙文》,乃清代秀才李毓秀所著,以教導倫理道德和基本禮節為主。《弟子規》的"弟子"指聖賢人的弟子,"規"指"夫見",是大丈夫之意。
《弟子規》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,與人生問題息息相關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姊妹。在日常生活,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,講信用。與大眾相處,要平等博愛,多親近有仁德人,與之學習。若有多餘的時間精力,再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