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善財童子出生時,種種珍寶自然湧出,故之。善財童子是個求覺悟的人,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,最後修得圓滿。因此,我們學習善財童子,透過旅遊參學,透過很多善知識的分享而得到生命啟示。

星雲大師

嘉應會館098.JPG

世界哪裏最好?當下最好!什麼最美?當下最美,感動最美!感動的世界最美麗。

水平靜了,下面看得清楚;心平靜了,便能看清自己。

”石頭與鑽石的故事”說明原本一文不值的石頭,到最後變成價值不斐的鑽石。星雲大師說:「人生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,看它放在什麼地方,就是什麼價值!通過考驗難關是要靠願力,師父問同學:做了勝鬘夫人,自己的價值是多少?期勉同學要發願及行願。

一路參學行程中,同學有因緣,多次與師父在鑑真圖書館和祖庭宜興大覺寺見面和接心的機會。陪同大師繞大覺寺前的庭園一匝,師父、弟子、同學悠閒的走著,那是一種無以言喻的幸福。

師父提到勝鬘參訪的目的,並非看風景或瞻仰聖者遺骸,而是要能體會到人事物背後的偉大。靈谷寺供奉著玄奘大師的頂骨,大師說:頭骨多的是,有的人頭骨還比玄奘的大,故頭骨沒有什麼了不起。但同學要看到玄奘大師是中國第一位留學生,他的頂骨是1300多年前的,他創造了世界文化的生命力所蘊含的深層意義。

大師謙稱自己沒有特長,但與人為善,從善如流。大師說他的性格是不拒絕別人的,別人的願望若是照相,滿其願就好了。

大師期勉同學: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,各有其追求與定位。有人重視「名聲美譽」,也有人追求「榮華富貴」。其實,價值不要只從經濟上看,道德也有價值,智慧也有價值。價值也要靠人的慧眼去欣賞與評鑑。若把一架鋼琴送給農夫,他可能覺得占據空間,而劈為柴燒。因此,價值有時也會因人、因時、因地,因比較而有分別。尤其,價值有先天與生俱來的,也有後天培養的。人生苦短,要爭取的是一分一秒的時間,把人生做到300 歳,大師沒有放假、過年,一直努弘法、修行。

現代人不耐煩,大師提到:人要能耐煩,自己已忍耐了六、七十年,忍耐真好!忍耐就能渡眾,每次忍耐之後,至少都能增加自己的修行。不要只看別人的缺點,而要反觀自己。修行的實踐是每天讚美五個人好話。

年輕時要用雙手去做好一切準備,等到年老時就一步一步慢慢看待這一切努力的結果。看佛經不是看表面文字,而是去理解其中的意義。中國禪師重悟道而不講成佛,因為悟道是永遠的生命!悟道不難!出家幾十年,原來不知的,後來知道、明白了。

世界無永恆,要出世、超越時空。心中有佛,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;心中有佛,做的都是佛的事。佛陀沒有距離我們很遠,佛陀在我們的心中。修行要修到心中有世界和慈悲,心中有真善美。

IMGP1978.JPG

IMGP5738.JPG

 

慈容法師 -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, 教育院院長

四十年前,一位擁有獨立自覺思惟的新女性-慈容法師,邁入人間佛教的佛門聖殿。在未入佛門前,她是一位穿著時髦,為人師表的教師。慈容法師有創意,具自信、魄力、行動力,是佛光山人際網路重要的樞紐,整合推動佛光會會務,首創佛樂梵唄讚頌團,建立電視弘法等新里程。

參加佛光山的活動時,總見她腰桿挺直,對活動親力親為、氣定神閒地運籌帷幄各項事務。自己到過日本、美國西來寺、掦州、宜興大覺寺、台北道場及高雄佛光山參加活動,每每都有好因緣聽到慈容法師的開示。記得有一次在台北道場時,聽到慈容師父提到自己帶人是以帶心和方法為原則,比如:在台上當要求某人位移時,一定告知,往左、右、前或後移幾步,而不是只含糊的說:”過去一點”。

曾見大師問慈容法師:「後悔留在佛光山嗎?」,只見慈容師父堅定而不猶豫地回答:「不後悔。」慈容師父說自己以前較沒笑容,讓人有難以親近的感覺。她改變自己,練習微笑,努力以微笑及關心別人來結緣。

這次在大陸參學,有多次與大師見面和接心的機會。在大師的旁邊一定會看到慈容法師,於一旁處理點點滴滴、大大小小的事務。不論是在鑑真圖書館或大覺寺,每每有重要宴請賓客場合,慈容師父一定親自指導,仔細檢查每一細部。例如:餐具之擺設,以符合餐桌之禮儀。當高希鈞教授在揚州講壇開講的那個晚上,大師仍於百忙中,為同學開示。到了晚上九點多,慈容法師關心大師的身體,希望師父早點休息。即使自己也累了,慈容師父仍不放棄一絲一毫渡化眾生之因緣,繼續對同學開示,給予同學勉勵。

由此,印證到慈容法師堅定不移的弘法心,猶如她勉勵同學修菩薩道的四心:率真的直心、堅固的深心、力行的發心、降魔的願心。當學生的我們,唯以”信、願、行”精進實踐之,生命之道將是光亮清明的。

覺機法師, 勝鬘十九期帶領老師

IMGP4967.JPG

參加勝鬘的目是:到任何地方都要融入當地,不要嫌棄別人不好,而要把自己的習氣砍掉。

覺機法師擅說法,做事條理分明,個性幽默、隨和,與其相處亦師亦友,沒有壓力,而有哈哈大笑的歡樂聲。

覺機法師勉勵同學「要有老大的擔當,老二的謙卑。」「要當一個有色彩的彩色電視機,臉上要有表情和笑容。」學佛當如同金絲楠木般,逐步累積和精進之。註:金絲楠木有香氣,呈黃褐色,經久不腐,產量極低,四、五百年才成材,成材後的可用之料僅僅是其中的十分之一。

滿蓮法師 - 香港佛香講堂住持

DSCN2275.JPG

滿蓮法師曾是勝鬘書院第一至第四屆的導師。有二位妹妹-滿醍和妙文法師也出家,一家三姐妹非常優秀。記得當同學在香港期間,當滿蓮法師聽說有人希望到女人街時,語重心常地告誡:「去逛女人街無疑是浪費了草鞋錢,不如歸去吧!」

佛香講堂位於窩打老道,始建於一九九一年,屬都市型道場,集禮佛大殿、禪堂、齋堂、佛光緣書局、教室、藝術中心和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分會辦公室於一體。並開設有「佛香講堂羅陳楚思老人中心」,爲千餘位長者提供康樂及法師到訪等多元化服務。

在滿蓮法師的有為帶領下,連盥洗室都是用淨房充當的佛香講堂有四多-活動多、信眾多、義工多(約700多位)及課程多。很難想像當義工還要爭取和排隊的耶!香港的佛光青年更是活潑熱情,向心力強,在從他們身上看到佛香講堂不僅是老年人,更是年輕人的佛學心欣樂園。

妙士法師 - 佛光山中國總住持

DSC01463.JPG

曾祖父是出家人,姑姑十六歳出家。因為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死掉了,覺得人生弗復何求?故妙士法師於十九歳出家,她分享出家的好處是:涼快、行李少,更可行大孝。

妙士法師具勇猛奮進的精神,2000年到大陸時,僅帶著人民幣2000元,憑著到賣場聽台灣人的口音,尋求支援及渡化的機會。在路上行走的比丘尼,竟比大陸熊貓更引起人注意。有人因為好奇看她,而發生車禍。連搭電梯都被盯著看,好多疑問寫在大陸人的臉上:「好端端的姑娘,為何想不開要剃光頭呢?」並要幫她介紹男朋友。當聽到妙士法師侃侃而談這一路走來碰到的點點滴滴,不時傳來同學的笑聲。其實,這後面隱藏著的是弘法者背後不為人知的千百倍考驗。

在蘇州停留期間,妙士法師特別為同學到大寮煮菇菇麵,手藝之巧,味道之美,至今想起仍感覺唇齒留香,甜蜜在心頭。

從講授佛教的本土化,至應對接待各級領導,再到大寮做齋飯與同學結緣,這種可伸可屈的身段,不就是修行者最好的典範嗎?

妙笙法師 - 上海精舍監寺

DSC02202.JPG

有力量的人才能夠”給”。


 記得4月10日從香港搭機到上海,因為飛機在香港出了問題,耽擱了好幾個鐘頭才起飛,到達時上海時已是傍晚八點左右。接著,馬上搭乘專車前往揚州。妙笙法師很貼心,特地為同學準備了十分可口的素包子從上海精舎親自送到機場來。

再次與妙笙法師見面時是在一個月後的蘇州嘉應會館,她與妙士法師和滿觀法師特地從上海前來為我們授課。5月28日,我們終於來到上海精舎,因為在上海只待兩天,其中一天外出參訪。妙笙法師利用僅有半個鐘頭的禪修時間,與同學分享:「在中國弘法比台灣難十倍,有人在台灣或海外拜佛拜到好累。在中國,有佛拜真好。」要我們好好保握學佛修智慧的好因緣,當下我們才知道我們是一群最幸福的學佛人。

 

慧宜法師 - 鑑真圖書館監寺

大覺寺192.JPG

在逆境少的時候,要想想碰到逆境時如何處理。

4月10日從陽光普照的香港到達揚州時已是晚上十一點左右,寒氣逼人,一進屋時,便看到一位年輕並帶著温暖微笑的法師-慧宜法師,歡迎著我們,並招呼我們喝温熱的玉米濃湯。

慧宜法師於佛學院第三年上學期時出來服務,擔當大師的侍者,2005年更參與鑑真圖書館建設工程。由於學業未完成,而有所罣礙,大師勉勵他:「學習方式有兩種:一種是讀書的學習,另一種是面對境界能夠克服的學習。」

在掦州期間,慧宜法師不僅親自帶我們了解鑑真圖書館的建築,以及介紹周邊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的源由。又與同學步行到觀音寺參訪,並和住持法融法師座談。4月15日到常州天寧寺參訪時,慧宜法師百忙中,特地從揚州開車前來關照。

4月21日外出參訪時,慧宜法師載送溫馨便當給同學,大家齊坐在揚州工藝美術館外頭的長廊外,歡喜而感恩地享用這份多人付出的愛心午餐。

我們從慧宜法師身上看到也獲得了好多的道情法愛。

慧炬法師 - 鑑真圖書館職事

DSC02870.JPG

煩惱是自己的心理出問題,唯有面對自己的問題,才可看到自己的佛性。當你看到煩惱時,恭禧你已找到解決的方法。

慧炬法師在澳洲生長和讀書,英文是他的主要語言。在鑑真圖書館時,慧炬法師幫同學上了多堂「佛學概論」課程。雖然他很年輕,但不求甚解,對於佛法不著於文意,而重實際體證。為了幫同學補課,他特地風塵樸樸地從揚州前來宜興大覺寺,讓同學非常地感動。

慧炬法師期勉同學:

精神不能滿足,物質便永遠不會滿足。

學佛不是厭世,學佛不要學到沒感覺。居安思危、身心自在、減少物慾、培養福德因緣。

身、口、意照顧好、就是佛法。

付出的同時,就是圓滿。

慧倫法師 - 大覺寺監寺

大覺寺上課050.JPG

慧倫法師是大覺寺的拓荒開山者,從剛開始的一無所有,到2007年5月完成觀音殿第一期工程,並接著第二期工程建設。他整理很多資料和相片,讓同學不需想像,而是一張照片一個故事,娓娓地述說大覺寺的源由。大陸宗教政策與台灣迴異,寺廟除非是翻新或有史載的,方可重建,因為三塊碑的留存,佛光祖庭因而得以重建。並由大陸當局徵收大覺寺現址,遷移百戶居民,接著由佛光山墾地,做水土保護,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第一期工程。

凡事用心的慧倫法師,為幫同學授課,簡報資料製作的非常完整和仔細。也帶著同學到大覺寺外圍的水資源保護地-橫山水庫一覧水庫綺麗風光。

一般人,總是說的比做的多,但是在佛光山,卻是看到集體創作,及每一位法師無我的付出。慧倫法倫儘管完成那麼多繁雜的工事,仍舊是一付雲淡風清的樣子,不著意付出多少,只管向前行,實令人感佩。

江芳妮 -蘇州嘉應會館總經理

DSC03321.JPG

嘉應會館199.JPG

每個人的生命可以活得很精采,如復原嘉應會館的中心思想一樣-方便人的使用、達到到保護文物的效果。

江芳妮是一位年輕而充滿熱力的女子。為了一句大師要她到蘇州賣麵的任務,她暫停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的學業,來到蘇州。不僅以蘇州滴水坊的禪悅美食與人結綠,並在嘉應會館安排大陸當地藝術家的作品展,以及規畫香雲生活藝術品,紮紮實實地將大師給人歡喜的理念深耕於蘇州。因而接引很多蘇州的義工。第一次遇見芳妮是在宜興大覺寺,她留著一頭俏麗短髮,帶著親切的笑容,特地從蘇州前來教授佛教藝術課程。

5月19日,當我們從杭州一路來到嘉應會館時,已近晚上九點,芳妮在門口迎接著我們。擔心我們餓著,準備了點心飲料和泡麵。在蘇州期間,只要是用齋時間,一定看到芳妮熱情招呼著我們「吃,儘量吃,把菜都吃光。」每次的菜色,都極為巧思,光是視覺就令人食指大動,聞到飯菜香,更是垂涎三尺。

聽說大陸的油條多有用洗衣粉來油炸,為此特請當地師姐買來安全衞生且可口的油條,讓同學品嚐。同時,又安排同學到蘇州滴水坊用餐,色香味一應俱全。

除了吃之外,更有崑曲、古琴、蘇州評彈和緙絲等藝術賞析,及由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朱文茜老師為同學指導蘇州泥塑。

在蘇州不僅豐收滿滿,能認識一位與我們沒有距離的芳妮才是最大的收獲。

符芝瑛 - 雲水日月作者

大覺寺上課111.JPG

每個人到任何地方都會有不適應,但要避免與別人的缺點接觸,若能無私與開放,就會有好因緣。

外號自稱會跟,此"會跟"非彼"慧根"。符芝瑛分享撰寫雲水日月的因緣和當一位跟隨者,見證大師平凡中的偉大。談到自己寫作的心路歷程及私房菜,如同NG畫面一樣豐富。

外界對佛光山的疑問是:法師都很忙,有沒有時間修行?修行的如何?從下例子便可知道修行在生活中實行。大師把自己縮小來成就別人,2005年3月在長沙展覺有情,六、七場的公宴,採分食制,大家都來敬大師和照相,大師因此沒吃到飯,所以侍者需要幫他準備蘇打餅乾。在新加坡時,天氣非常熱,大師肚子不舒服,卻告訴自己要忍耐,等到活動結束時才告知弟子,由於喝了牛奶肚子痛。

地位崇高的人,走到哪裏都被推崇,所有的人都對他講好話,容易忘了我是誰而得大頭病。星雲大師不但沒有大頭病,卻如同成熟的穗般,反而更謙卑,所有事對他而言,愈來愈有雲淡風清的境界。外界之名和利,如同落花繽紛般,片葉不沾身,愈往前走,丟掉的愈多。年輕時,大師為了開創道路,創造舞台給弟子發揮。大家都是用顯微鏡或放大鏡來看佛光山,佛光山不能做錯事,如履薄冰,會有點得失心。近幾年,大師如白開水般喝得出茶味,淡而回味甘甜,有益身心;愈來愈有赤子之心,大和尚卻如老爸,很單純又如親人。

企業界通常較欠缺心的元素,表現好的加薪要不然就fire掉,但人心又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,不是可量化的數字。師父說:「我不懂管理學,但我懂人心。」他讓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身心安頓、舒服的位置。

佛光山的成功學在於沒有管理的管理,總是想要如何做才不愧十方大眾。

佛光山是日不落的道場,當地球在運轉時,每個地方都在辦活動。佛光人不管到任何地方,軸心/核心永遠跑不掉。在不同地方又因地制宜,因有不同語言、文化,且要本土化,例如,在非洲則剃度黑人當法師。任何地方的佛光人在一起,都沒有溝通的問題,皆可找到核心點。到每個地方都有道情法愛,每個地方都好像是自己的家,都有自己的親人。

寒天飲冰水,點滴在心頭!有些東西原本只是一個個的點,沒有連接,後來變成點串起成為面。勝鬘因為每個地方都走馬觀花,有點像沾醬油,不知其滋味,可是經過一段時間,便可知道醬油的味,將這些經驗存在心裡,累積、發酵,再加一點酵母(自己的體驗)。如同用一個甕醃菜,菜是原料,醬菜會香是時間要夠,或加了一些調味料,這些就是自己的體驗,在學佛路上得到的營養。當你發現醬菜已經有香味了,那是因為自己透過別人給予的素材,如蘿蔔、白菜,轉變成自己親身體驗的好吃醬菜,生命的香味從而散發出來。

人間佛教欲深則深,欲淺則淺,佛法的功能不是菜刀可切東西,而是一點點的累積和感動。

朱文茜 - 蘇州泥塑

朱文茜泥人23.JPG

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,修復了文革期間被毀壞極為嚴重的西園寺五百羅漢,並恢復了失傳近100年虎丘捏像。

朱文茜的泥塑作品在嘉應會館作展覧,分了好幾類,如:童趣的戲童、佛像、禪的故事、彩繪戲文、生活小景等,更有大師像,不論線條、紋路及主題設計皆極為生動有趣味。

朱文茜老師衣著樸實,為人謙虛。教同學做泥塑,並分享其對藝術的見解。同學的泥塑歪七又扭八,只要朱老師一出神指,作品瞬間有了生命力。她說:「只要眾生喜歡的,就會去做。藝術與工藝差別在於藝術具情節,感動、震撼。做泥塑時手到也要心到,如同修行一樣。找到感覺即找到靈性,作品才會令人感動。將藝術當做修行,如同做大菩薩。即時累了,也要繼續做,因為千千萬萬的人看得到。」

她認為:做佛塑像時要了解佛的特性、功能及思想。例如,塑弘一大師像時,要看弘一大師的書,了解弘一大師,方可將人物塑像之神韻及精神充分體現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愛分享 的頭像
    愛分享

    玩轉做自已,豐富生命之花

    愛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