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郁麗文  YULI SHIH (ANNY)

感謝:爸爸媽媽、家人、一路走過來遇見的每一位朋友、送給我大禮物, - 讓我看見自己缺點的朋友。

迴向:希望藉由這些資料的集結和分享給有緣人,與我一樣在尋找人生答案的人。時值,八十六歳父親因身體疾病,做大手術。祈願他能順利復原,遠離病痛之苦厄,平安及健康。願以此分享,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。共勉之!

「who am I」的圖片搜尋結果 「who am I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誰是我?我是誰?

「未曾生我誰是我?生我之時我是誰?來時歡喜去時悲,合眼朦朧又是誰?」  ~〈讚僧詩〉清.順治皇帝

我是誰? 為什麼生在這個家庭?我來做什麼?既然是爸媽的女兒,為什麼他們只忙著賺錢養家,沒有時間陪我們。為什麼他們沒有辦法講解做"人"的道理,或者表達"愛"的感受?為什麼會有白髮蒼蒼的老公公或老婆婆?什麼因素,使他們變得老態龍鐘,舉步惟艱?為何人既生了,還會死?死了又去哪裡?剛開始天真地以為買幾本書就可以找到答案,卻是了無脈落可尋。

隨著年齡與知識的增長,對世界的疑問愈來愈多:「為什麼會有"我"?」、「來自母親的子宮前,"我"從哪裡來?」、「"我"來到這個世上,有什麼目的?」、「常會仰向天際,哭訴著要回家?這裡(地球)不是我的家?」等等的問題常常浮現。

真正花時間探索自己,是在工作告一段落後,決定想走一條依據"內心聲音"的路。然而,腦袋被舊有世俗教育教導著只想著繼續再工作並累積財富,卻在四十多歳的人生轉折點時,現實的情境卻逼得自己無法走回頭路(重回熟悉的職埸)。於是,只好老實地跟隨著"心"的GPS導航,跨入人跡罕至的身心靈領域。這數十年來,依舊是形影孤單地找尋也在這條路上行走的有志一同者,以及生命拼圖。

如今,散落各地的生命拼圖雖未齊全地尋得,過程中,透過大量閱讀身心靈相關書籍參加工作坊,以及讀書會等方式,取得的蛛絲馬跡的訊息,希望此生活得明明白白,不虛此行。(在後續的文章分享,將一一整理出)

小時候,有一種「這世界好像不只是我看到的這個樣子。」的看見。多愁善感,像個易脆品般,易傷感也常流眼淚。一路上跟著大眾一直線的人生腳步往前走,年齡從零歳、十歳、二十歳、三十歳、四十歳,再到五十多歳。站在二十多歳的點線上,自覺年輕,笑看三十多歲的老。每每追逐到別人的歲數時,感受深刻地明白自己原來一直在變老。

【重新憶起你是誰 - 你永遠是神聖整體的一部分。】你令自己忘記你真的是誰。 在進入物質宇宙時,你放棄了對自己的記憶。 這讓你可以選擇去做你要做的人。 在選擇做神的一部分-而不是只被告以你就是神的一部分的這個行動裡,你經驗到自己有一個完全的選擇,而那就定義而言,就是神的本質。 ,,,你是,一向是,也永遠是神聖整體的一部分,是整個身體的一員。 那就是為什麼重新加入整體,回到神的這個行為被稱為憶起(remembrance)。 你真的是選擇重新憶起,憶起你真的是誰,或與你種種不同的部分合起來一同去體驗你的全部 - 那也就是我的全部。 所以,你在世上的工作並非學習(因為你已然知道),而是重新憶起你是誰。 並且重新憶起每個別人是誰。 那就是為什麼你工作的一大部分是去提醒別人,讓他們也能重新憶起。 所有絕佳的靈性導師所做的只是這個。 這是你唯一的目的。 也就是說,你靈魂的目的。~ 《與神對話》

對於這雙腳立足的土地不熟悉,自己具形象化的身體也很陌生。透過雙眸從鏡子中看到的自己時,並不怎能接受「這就是我喔?!」的事實。對自我印象反而是:有一個很大的靈體試著塞入身體,因此潛意識中認為的自己是巨大的。直到有一天,與一群舞者排排站在鏡子前熱身(舞蹈前做的動作,保護身體不受到運動傷害),依照著身高的高矮排列時,才認知自己並非那麼高大而是矮小的(物質世界中的我)。《與神對話 III》第11章提到:你的「身體」你可以看到。你的「靈魂」就在你的內、外、周圍每個地方。它是那將你容納的東西。靈魂比身體更大。它不是被裝在身體裡,而是身體被它裝在裡面,就像光暈。你的靈魂是「把你聚合在一起的東西」。金凱瑞Jim Carrey是一位喜劇演員兼製片人。在他的超意識體驗中,提到「我看見更大的我,大於我的身體,我是所有事物和人。我不再是宇宙的一個片段,我就是宇宙......」

七大元素 (dhatus) 組成的粗糙肉身,不是我;掌管攀緣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客體(法塵)的五種感官作用─ 視、聽、觸、味、覺,不是我;掌管說話、移動、抓取、排泄和享樂功能的語言、活動、抓取、排泄和生殖器官,不是我;掌管內呼吸等五個作用的五種生命之氣 (prana),不是我;甚至那個負責思考的心智不是我;那個沒有客體、沒有作用,只殘留著客體印象(影塵)的無明,也不是我。~《我是誰?》師利拉瑪納‧馬哈希尊者

印度先哲說:「每個人都是一棟擁有四個房間的房子,裡面分別住著身體、心智、情感和靈魂。靈魂是自己的第四個房間,應多向自己的靈魂寒暄。」現在的人往往只關注於自己的身體、心智和情感,也因此常常感到空虛與疲乏。因為大家都忘記第四個房間的鑰匙在哪兒了。~《靈學寶典》

希望快快長大,以便有能力探索未知的世界。但它卻是一段不算短的等待歳月。求學期間,健康教育課本提到人的生理結構,它是一個貼近認識自己的震撼知識,但老師跳過讓我們自己讀。在那保守的六零年代,談論關於男女的生理架構,是難以啟齒的,即便在學校的教育體制下。同學轉告知她的媽媽說:「女孩子到了青春期,會有月經。」因此才有了心理準備,當面臨月經時,方才不那麼害怕。除了青春期的明顯身體變化外,身體、腦袋和感覺並不全然合一,隱然中有一種斷裂分離的感受。縱使每天洗澡時,肥皂袜過身體,清洗著每一寸肌膚,卻感受到如同隔靴癢般在清洗著名之為身體的它物。

教育是什麼?使這個人在這個世界能實踐他在靈性世界想做的事情,所以教育的本質就是使一個人有能力去實踐他的天命。…教育是啟發這個人的能力,使這個人有能力去實踐他要做的事情,而不是別人要他做的。《奧密科學大綱》

生命難道等於分數嗎?學習過程本當是一種樂趣。老師的角色應當啟發興趣和解答疑問,不是嗎?

 學校的教材是死板板的!學校的教育只偏重在國文、數學、英文、歷史、地理、化學、物理等外在知識的堆積,沒有太多的與生活相關連,因此也就不用期待有機會認識自己的部分。其實「地球學校」的課程應該充滿愛與感動,既刺激又有趣的。教育我們的老師們也是被如是教導,想必他們一定也很迷茫,搞不清關於認識自己的生命課題。

家弟讀初中時,身體變得很虛弱,放學回家後,不再有體力讀書做功課了。我的父母有感自己小時,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的遺惐,於是咬緊牙關,將擺路邊攤賺來的辛勞錢,花費在讓我們姐弟三人接受所謂的明星私立學校教育。媽媽拜託老師,鞭子留情—兒子不需有好成績,無須勞煩老師雕琢。但,老師視分數如自尊,加上「不打不成器」的觀念,硬是用力地把弟弟的屁股打到淤青流血。當姐姐的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,無能為力保護弟弟,除了難過,內心也很壓抑。生命難道等於分數嗎?學習過程本當是一種樂趣。老師的角色是應當啟發興趣和解答疑問,不是嗎?大家都努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,卻是充滿著矛盾及傷害。(人好奇怪!為什麼這麼做?這是愛嗎?)幾年後,該老師家中大火,女兒不幸葬生火窟中。(此事件引發思惟:為什麼他會發生此不幸?)在校園中,聽不到鳥語聞不到花香,總是會聽到老師「不打不成器」手下不留情,傳來學生哀慟求饒的哭喊聲。為了保命,放學回家除了讀書還是讀書。因為我們無能為力對抗考試怪獸,我們無能為力做真自己—快快樂樂上學,快快樂樂回家。

孩子如同鴨子被驅趕成長,生活中大考小考不斷,卻考不出品德、責任心、榮譽感、領導力,以及最具關鍵的「使命感」。走出教室,進入社會大學,有百分之八十的能力,卻是在學校裡學不到的。感覺有一種悲哀和無力感!但大部分人卻被蒙蔽地誤解著,"學校教的就是一切":以為分數及文憑代表一個人全部的「價值」。遇到過名校畢業的大學生,在校也許他們成績耀眼,但相處共事之後,發現他們很固執、自以為是。原來他們,也包括我們,一直在一個備受保護的環境成長,生活治理能力極為弱。成績好固然是優點,但也成為人生致命的缺陷。考試成果論英雄,卻是一種很虛榮不實際的指標。

很多人必須投生在某個家庭才能符合他生命藍圖的需求,每個人所選擇的生命藍圖或投生家庭都是有意義的。~魯道夫·史代納

魯道夫·史代納(Rudolf Steiner,1861~1925年)倡導用心靈感覺及獨立於感官的純思維生活。他是人智學(anthroposophy) 的創立者及華德福教育的始創者。他看到當時教育和現在有類似的問題:用固定課綱和測驗方式,只要學會老師教你便可升學了。之後,再與工作機會連結在一起,便可以在這個競爭的世界中生活。但是人類卻永遠無法了解人誕生於地球的神聖使命。這樣的學習模式跟這個人為何投生這個家庭、時代和地區與選擇的天命,是完全沒有關係的,史代納認為這樣的世界是蠻悲慘的,"其實「沒有「勇敢」靈性本質的人,是不敢來地球成為地球人,參與這一場宇宙實驗計畫的。可惜的是因為人被訓練之後就會傾向於動物性,內在靈的力量就發不出來,變成可以重複、服從命令的機械化生活,但他不會有他「自己」,不會有靈魂的招喚說他的天命是什麼。"

台灣學校制度以升學為主,很多學校因而大幅縮減美勞等實作課程,甚或減少體育課時數,學生喪失許多與自己身心能量連結的機會。日夜耕耘的結果,最後培養出一大堆「有腦無心」的人。這也不是學生的錯,因為他們是被安排接受教育者。所以,我們就如同狗生下就是小狗,再慢慢長大成為寵物狗或流浪狗。人也一樣從嬰兒、幼兒、小孩、少年,長大到青年、成年再到老年。從讀書、考試、工作、結婚、生孩子,從生到病、到老、再到死,通通是一直線無個別差異化的人生。

突然之間覺得自己如行屍走肉般,覺得生活不該只有如此而已。生活應該豐富、有趣和變化的,而不只是一層不變的直線。會有一股強烈的「失落感」,卻說不出失去了哪些?掉落了什麼?既然沒有具體可描述的失落,又如何去找出這些失落的東西來讓自己覺得豐盛及滿足呢?有了工作及收入,買了房,買了漂亮的衣服,也到世界各國去旅遊,應該可以感覺滿足了。但過了一段日子後,又回到失落的狀態。

成長的家庭有著很普通的信仰,也就是「有燒香,有保庇(保祐)」。小時候,隨著媽媽到各廟宇拜拜,祈求平安。甚至跪趴在地上,讓神轎跨過,「求聰明和會讀書」。這樣的民間信仰文化,讓我學會除了求神明幫忙外,自我努力提昇的主體力量變很微弱。全然沒有知識的成長,卻只有若不為善,死後下地獄的恐佈說。

《靈學寶典》一書提到:「求神也好,宗教也罷,都是精神上的寄託而已,不可能什麼事都求神保佑,寺廟供奉的神佛只是讓無法找到一條明路的人,或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的人,讓他們有個精神上的寄託而已,這叫做「信仰」。只要你相信他,那麼無形中你就會鎮定、冷靜,過著充滿希望的生活,遇到不如意時因為有信仰的關係,較不會怨天尤人而且能平安渡過。」

大學畢業後,有了機緣接觸佛教,心靈有了依靠感。因為菩薩總是慈眉善目,靜靜地聽你向他們祈福和傾訴,也皈依,參加各種法會、誦經,聽經聞法,接著做義工。雖感覺稍微踏實了些,但還是覺得不夠。自我習性使然,也開始變得傲慢而不自覺。把修行習得來的儀軌規範,當作"知"上的貢高我慢,無形中卻將壓力和規範強加諸別人身上,要求別人也要一樣如法,否則就不好。卻也得到別人同樣的對待及"不好""不尊重"和"沒誠心"等等的批評和指點。例如:經書沒放正,被貼上"不尊重"的標籤。香沒插正,是"沒誠心"。弄得自己緊緊張張地,沒有自在,反而陷入修行的迷失中。

但是,生命及靈命是需要不斷提昇的!佛光山開山師父星雲大師: 「人的身體,是由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成,一旦這些因緣離散,就變成另外一個人了。人有「隔陰之迷」,在五趣六道裡流轉,換了一個身體就不知道前生後世;父母未生下我之前,我知道什麼?父母生下我以後,我又是誰呢?」他勉勵信眾承認自己是佛,「佛是覺悟的智者,人是尚未覺悟的佛。」這是"我是誰"的具體答案。

近年拜網路的便利,有一篇「學校傳統教育不會教導我們的10大心靈真相」提到: 

  1. 我們都是走在人類旅途上的靈性存有,在我們還沒進入到這個物質身體之前,我們已事先規劃我們會適時覺醒並認出我們是誰。
  2. 身為本源的一份子,我們和源頭的生命流是無限連結的關係,我們的靈魂從來沒有死亡。
  3. 所有一切都是能量,包括我們和思想,以不同的振動頻率產生。
  4. 我們的思想創造出實相,所謂心想事成。
  5. 我們一直等待的就是成為本來面目。目前地球上有著許多種不同種族與不同維度的生命。
  6. 大部份的我們都曾經轉世過地球很多次。
  7. 我們並不是孤單的,因為有守護靈與天使們或高頻率光之生命的協助。
  8. 時間只是為了體驗而被創造的,我們大部分的能量分子 (靈魂) 都處在於一個“無時間”的地方。
  9. 我們來地球體驗人生經驗後,再把經驗帶回源頭。
  10. 我們的源頭是具備無條件的愛的,而我們是源頭的一部分。

更加有信心確定"人是有自主力的"。一切唯心造,佛在汝心,自己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,不是別人或神明的附屬品。唯有實踐慈悲喜捨,惜福並與人為善和結緣,廣為培德植福方是身為靈性之王的我們走一遭人間道場的主要目標。

註:親愛的爸爸最後還是在2018年7月24日離開我及家人了。雖然萬般不捨,還是祝福終於畢業了。爸爸我愛您!


施鎮堅先生的人生畢業典禮影片

arrow
arrow

    愛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